English

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1998-05-29 来源:光明日报 王一鸣 我有话说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部分领域出现了生产过剩,同时企业亏损面依然较大,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为了把“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我们必须抓住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

根据1997年经济运行特点和1998年的国内外形势,推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已发生变化,国内需求的重要性突出,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加大。

国外需求(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

1997年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与国外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有较大关系,国外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即1997年8.8%的增长率中,约有2个多百分点是由净出口扩大带来的,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1998年的出口受东南亚国家和韩国货币贬值的影响,竞争压力加大。这些国家出口结构与我国较为相似,势必影响我国的出口。加上东亚金融风波、世界贸易量扩大速度放慢、人民币汇率相对坚挺、与美国及西欧等国家贸易顺差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估计1998年的贸易顺差将有所下降。

消费需求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会明显增长

从近几年的消费需求变动趋势看,增长趋于稳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会有明显变化。199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0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7%。近几年,每年的增长率大体相当。加上1997年居民收入增速较前几年低,据统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80元,实际增长4%。二者实际增长幅度较上年分别降低了0.5个和4.6个百分点。因此,如果没有新的收入增加因素和促进消费增长的举措,1998年的实际消费需求的增速很可能低于1997年。由于新的社会消费热点还需要培植,推动消费明显增长的因素还没有形成。此外,由于近几年人们的消费行为已基本市场化,政府直接刺激的手段不多,因此,尽管受物价水平回升的影响,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会略快于1997年,但其实物量增长有可能与1997年持平,短期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会明显增长。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明显提高

在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消费需求不可能大幅度反弹的前提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向投资需求转移。投资需求的回升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今年的增长速度。从多方面因素判断,启动投资需求具有一定难度:一是投资主体缺乏明确的投资意向。由于近几年我国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能力过剩,使政府、企业和个体投资者等各类投资主体都感到难以找到能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方向。二是在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占比例较大的是国内贷款,由于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加快和更加注重贷款效益,资金供给状况并不宽松。三是受地方政府财政状况限制,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和居民收入下降,都将影响投资的增长。受企业效益下降和下岗职工补贴增加,多数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不可能宽松;相当数量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自有资金不足,无力或不愿投资建设新的项目;居民个人投资受收入增长方面的影响也将减弱。因此,启动投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特别是要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当前适度扩大投资需求,不会引起经济过热

从各方面的因素判断,适度扩大投资需求,不会引起经济过热。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四次经济调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199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在调控力度上把握适度,政策手段运用灵活,顺利实现了“软着陆”,宏观调控水平大大提高;二是买方市场的形成抑制了社会投资的盲目性,以前只要有产品就不愁市场,只要上项目就不愁盈利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投资的风险性增大,投资者决策会更加谨慎;三是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抑制了投资饥饿症,国家对投资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分离,商业性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减少了贷款的随意性。从各方面因素判断,只要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适度放松对投资的控制,扩大投资需求,不会造成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和经济过热。

扩大投资需求创造结构调整的契机

从1998年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分析,扩大国内需求已势在必行。扩大国内需求,其着力点应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管齐下,短期内以适度扩大投资需求为主。

增加投资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结构升级迟缓。在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矛盾,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供给方转为需求方的时候,结构调整没有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必须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这次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从各方面因素判断,机械电子工业的改造提高将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从能源材料为主转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业为主。在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要逐步加大机械电子工业的技术改造投入,增强我国装备工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增加投资要与技术进步相结合

增加投资与技术进步相结合,才能在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品能耗、物耗高,性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发展滞后,影响着国内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的提高,制约了产业链条的延伸,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多年来,我国装备进口呈上升趋势,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在技术上一直没有摆脱对国外的依赖,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元器件也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增加投资,一方面,要从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余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还应不失时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

增加投资要突出重点

增加投资不能全线出击,一定要突出重点:在生产领域,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生产集中度;在建设领域,主要应投向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又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领域,主要是农田水利建设,能源、交通、通信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居民住宅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等。

开发生产适合农村需要的消费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目前大量生产能力闲置,与消费需求中城乡消费结构失衡有直接关系。在城市排浪式的消费过后,企业产品无法继续波及广大的农村市场,出现了消费品市场“城热乡冷”的不平衡增长格局。近几年,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脱节,大中型企业一味追求满足城市市场的高档消费,忽视农村需要的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农民难以买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一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从总体上增加农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二是工业企业要重视开发生产适合农民需要的产品;三是要积极引导农村消费,减少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引导农民提高消费质量;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使用耐用消费品创造条件。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城市住宅需求

培育城市住宅需求,关键是要加快住宅商品化、市场化进程,1998年争取在盘活积压商品房方面尽快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居民住宅供给能力较强,居民对住宅的潜在需求很大,关键是要通过加快房改、取消福利分房,降低房价、推进住房信贷,以及改善售后服务、开放二级市场等方面配套联动,积极促进住宅需求。

适应人们闲暇需求的增长,大力发展旅游业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外出旅游等闲暇需求迅速扩大。1997年我国国内居民出游6.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112.7亿元人民币,比1996年增长28.95%。超过年计划的17.4%,高出我国国际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10个百分点。这说明外出旅游等闲暇需求是正在迅速成长的现实需求,我们要积极迎合这种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

增加政府投资——扩大需求的重要途径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已经从几年前的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转向市场需求制约。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供给不断增加,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主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另一方面,居民以“吃、穿、用”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以“往、行”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需求还处在积蓄热能时期。商品的相对过剩,使得我国一直靠投资增长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格局,遇到了市场的强烈约束,进而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影响到经济的增长速度。

在新形势下,调控经济增长的方式和途径都要做相应的调整

由于财政状况不佳,宏观调控政策往往更多地使用金融手段。事实上,财政手段对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可低估,而且在经济收缩时期,扩大政府支出是刺激投资需求、扩大社会总需求的重要途径。财政工具相对于金融工具可控性较强,利用财政手段发债筹资,容易做到专款专用。针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回落较大的情况,有必要扩大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投资。当前尤其要利用降息后融资成本降低的有利时机,增加发行政府债券的规模,筹措资金,增加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投入,如城市的地铁、饮用水工程,输变电设施,中西部地区的道路和电力项目等。只要把好审批关,一般不会导致重复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